一、关于元旦的只有四句七言绝句的古诗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
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二、关于元旦的只有四句七言绝句的古诗
1.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3.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三、描写元旦的古诗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北朝·徐君倩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棕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 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蔬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
四、写庆新年的七言绝句诗
元日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除夜雪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五、庆元旦的七言绝句
宋王安石在其七言绝句《元日》中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即指屠苏酒。早在唐朝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诗中,就有“翡翠屠苏鹦鹉杯”句。唐朝韩鄂著农书《四时纂要》中,有元旦“进
屠苏酒”的记载。宋高承在《事物纪原》一书中云:“除日驱傩,除夜守岁,饮屠苏酒,乃是惯例”。驱傩(nuó挪),就是驱除瘟疫。宋丁度等人撰《集韵》中云:“屠苏酒,元旦饮之,可除瘟气。亦作屠苏”。宋洪迈撰《容斋续笔》云:“今人元旦饮屠苏酒,自小者起,相待日久”。后汉桓帝时,司隶校尉孛膺、太仆杜密二人因反对宦官专权,被捕入狱。正值元旦于狱中饮酒,曰:“正旦从小起”。正旦,就是农历正月元旦。晋董勋曰:“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早在唐以前,元旦饮屠苏酒,及其从小者起,已广为流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句子迷:https://www.juzimi.cc/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