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礼字的古诗或关于礼仪的古诗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五古】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类别:【答谢】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送王处士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 待客礼步足。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扣门与我别,沽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律】眷眄情无恨, 优容礼有余。
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酒熟心相待,诗来手自书。
庾楼春好醉,明日且回车。答裴处士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五律】遗民爱精舍,乘犊入青山。
来署高阳里,不遇白衣还。礼贤方化俗,闻风自款关。
况子逸群士,栖息蓬蒿间。
2.求里面含有礼字的古诗词
兼并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五古】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类别:【答谢】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送王处士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 待客礼步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沽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律】
眷眄情无恨, 优容礼有余。
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
酒熟心相待,诗来手自书。
庾楼春好醉,明日且回车。
答裴处士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五律】
遗民爱精舍,乘犊入青山。来署高阳里,不遇白衣还。
礼贤方化俗,闻风自款关。况子逸群士,栖息蓬蒿间。
3.诗名里带礼字的诗词有哪些
魏晋张华族燕明礼顺,啜食序亲亲。
【晋宗亲会歌】傅玄上下有礼。 【晋宗庙歌十一首 其十 飨神歌】南北朝王囧三子俱会同,肃雍多礼让。
【长安有狭邪行】王筠习恶归礼忏,有过称能改。 【和皇太子忏悔诗】刘孝威秦帝枉钩陈,汉家增礼秩。
【小临海】江总徒知恩礼洽,自怜名实爽。 【咏采甘露应诏诗】此时盛礼物,顾省良若抽。
【赋得一日成三赋应令诗】江淹江甸知礼富,汉渚闻教清。 【从建平王游纪南城诗】沈约寿随百礼洽,庆与三朝升。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七】顾野王众宾悦礼遇,远俗怀仙爱。 【饯友之绥安诗】庾肩吾格天垂礼乐,寰海置提封。
【奉使北徐州参丞御诗】过沛追乡饮,归宛盛礼容。 【奉使北徐州参丞御诗】庾信兴文盛礼乐,偃武息氓黎。
【将命至邺酬祖正员诗】安经让礼席,正业理儒衣。 【和何仪同讲竟述怀诗】止戈兴礼乐,修文盛典谟。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诗】傅昭禋望沿礼举,咸秩资化宣。 【恭职北郊诗】潘徽行人仍礼籍,使者接輶轩。
【赠北使诗】颜延之升没淹期晦,洒扫易礼容。 【除弟服诗】隋无名氏三时入礼求长生。
寂寂寞寞不应人。 【老君十六变词 其一十五】牛弘等奉诏作优贤飨礼洽,选德射仪成。
【大射登歌】许善心宪章殚礼乐,容服备车徒。 【奉和还京师诗】维阳成①礼乐,治定昔君临。
【于太常寺听陈国蔡子元所校正声乐诗】虞世基待拜长平坂,鸣驺入礼闱①。 【出塞(和杨素)】隋末唐初李世民太常具礼方告成(萧瑀)。
【两仪殿赋柏梁体】唐不详任是怀礼容,无人顾形影。 【庐山女赠朱朴(鲤鱼) 其一】佚名懿宗亲礼处,君主见同时。
【谒法门寺真身五十韵】于鹄脱屐(一作履)入静堂,绕像随礼行。 【宿西山修下元斋咏】元稹昔公令子尚贵主,公执舅礼妇执笲。
【去杭州(送王师范)】王建衣食有亲疏,但恐逾礼经。 【赠王侍御】圣朝开礼闱,所贵集嘉宾。
【送薛蔓应举】王昌龄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塞下曲四首 其三】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韦应物所推苟礼数,于性道岂深。
【沣上精舍荅赵氏外生伉】州民知礼让,讼简得遨游。 【襄武馆游眺】下元昧爽漏(一作编)恒秩,登山朝礼玄元室。
【骊山行】卢仝纵遇强礼拜,雅语不露齿。 【寄赠含曦上人】卢纶谕以诗礼义,勖随宾荐名。
【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耿拾遗湋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沈下泉畅博士当感怀前踪有五十韵见寄辄有所詶以申悲旧兼寄夏侯侍御(一作郎)审侯仓曹钊】白居易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蜀路石妇】高才淹礼寺,短羽翔禁林。
【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商陵追(一作迫)礼教,妇出不能止。 【和微之听妻弹别鹤操因为解释其义依韵加四句】儒教重礼法,道家养神气。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和知非】皮日休道客巾屦样,上清朝礼仪。 【太湖诗 其六 三宿神景宫】任华古人制礼但为防俗士,岂得为君设之乎。
【寄杜拾遗】刘禹锡空馀知礼重,载在淹中篇。 【有獭吟】权德舆司理因旷职,曲台仍礼神。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上国洽恩波,外臣遵礼命。 【送袁中丞持节册南诏五韵(净字)】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
【送陆太祝赴湖南幕同用送字(三韵)】吴筠洪范及礼仪,后王用经纶。 【览古十四首 其四】张九龄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 其一】。
4.关于礼字的诗句
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征之”.孔子时代已是如此,后世就更无法知其究竟了.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封建等级制度破坏,统治阶级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礼制深入人心,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礼的本质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
5.关于礼字的诗句
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征之”.孔子时代已是如此,后世就更无法知其究竟了.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封建等级制度破坏,统治阶级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礼制深入人心,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礼的本质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
6.带”礼”字的词语、名言
·居礼而行简。
〖春秋〗孔丘 ·礼之用,和为贵。〖春秋〗孔丘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报摘 ·礼所以防淫,节其侈靡也。〖汉〗班固 ·略知孔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
〖明〗汤显祖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春秋〗孔丘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易经》 ·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
〖春秋〗公羊高 ·凡事廉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其辱。〖宋〗朱熹 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
———— 张九龄。
7.有关礼字的诗词
礼坏乐崩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礼尚往来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礼贤下士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礼崩乐坏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礼轻情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礼轻人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礼让为国 治理。
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礼奢宁俭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礼顺人情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礼为情貌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
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礼无不答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
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 礼先一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
一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同“礼先壹饭”。 礼先壹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
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句子迷:https://www.juzimi.cc/20978